时间:2021-01-17 19:09:47 作者:租号平台

金庸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书名从何而来,“天龙八部”四字有何意义?

“天龙八部”和这些年大家熟悉的“无间道”、“杀破狼”一样,是一个佛教用语。

“天龙八部”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。其实金庸在他的新修版《天龙八部》的序里,就有详细的解释。

《法华经·提婆达多品》有云:“天龙八部、人与非人,皆遥见彼龙女成佛。”“非人”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。“天龙八部”都是“非人”,包括八种神道怪物,因为以“天”及“龙”为首,所以称为“天龙八部”。

八部者,一天,二龙,三夜叉,四乾达婆,五阿修罗,六迦楼罗,七紧那罗,八摩呼罗迦。

“天”是指天神。在佛教中,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,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更大、更长久的福报而已。在《天龙八部》里,乔峰代表的就是“天”。

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,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,也是要死的。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徵状:衣裳垢腻、头上花萎、身体臭秽、腋下汗出、不乐本座(第五个徵状或说是“玉女离散”),这就是所谓“天人五衰”,是天神最大的悲哀。

乔峰一出场的时候正好是丐帮帮主,算的上衣裳垢腻,他也开始了他非常“衰”的一生。乔峰出场时的江湖地位和尊崇,看起来也是至高无上。然而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色彩,符合这“天人五衰”的命运暗示。

“龙”是指龙神。佛经中的龙,和我国传说中的龙大致差不多,不过没有脚,有时大蟒蛇也称为龙。古印度人对龙很尊敬,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,陆上生物以象的力气最大,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之为“龙象”。

段誉身为大理国的国君,是当之无愧的“龙”。而佛经里有记载一位叫做沙竭罗龙王,他的幼女八岁时到释迦牟尼所说法的灵鹫山前,转为男身,现成佛之相。段誉虽然是一个世俗中人,他的佛性却一直很高。勘破了自身对王语嫣的执欲,明白所爱者其实已是自己心中所构成的“心魔”,而非外在的本人。最后在晚年的时候段誉出家为僧,同样暗扣“龙”的命势。

“夜叉”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。“夜叉”的本义是能吃鬼的神,又有敏捷、勇健、轻灵、秘密等意思。《维摩经》注:“什曰:‘夜叉有三种:一、在地,二、在空虚,三、天夜叉也。’”在佛经中,有很多夜叉是好的,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“维护众生界”。

虚竹代表的就是好夜叉。他虽然身为佛门中人,先后破了杀戒、荤戒、色戒,但是他内心十分淳厚善良。他身负绝世武功,却心含慈悲,可以说得上是“维护众生界”。

“乾达婆”是一种不吃酒肉、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,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,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。“乾达婆”在梵语中又是“变幻莫测”的意思,魔术师也叫“乾达婆”,海市蜃楼叫做“乾达婆城”。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,难以捉摸。

“乾达婆”指阿朱。阿朱出场的时候是易容的老人模样,段誉首先闻到了她的香气,辨识出她是一个妙龄少女。而她的易容术也是变化莫测。她从出场到死亡,寥寥数笔勾勒,却刻画出一个让读者挥之不去的阿朱形象。她为了乔峰和段正淳而牺牲了自己,一缕香魂缥缈而去,却永远地留在了乔峰的心里。

我们常称大战场为“修罗场”,阿修罗王性子暴躁、疑心很重,执拗而善妒。释迦牟尼说法,说“四念处”,阿修罗王也说法,说“五念处”;释迦牟尼说“三十七道品”,阿修罗王偏又多一品,说“三十八道品”。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大都是譬喻。阿修罗王权力很大,能力很大,就是爱搞“老子不信邪”、“天下大乱,越乱越好”的事。

慕容复正是像阿修罗的性格,乔峰的命运悲苦真是由于慕容家想复辟大燕,从而引发的江湖仇杀无异于是创造了一个修罗场。他骄傲、嫉妒心强,使他不能完全认清局势,不是结交乔峰、虚竹、段誉这种振臂一呼撼动江湖的正气之人,而是去结交那些利益为上的三教九流,直接使他的复兴大业走到了尽头,还落得癫狂收场。

“迦楼罗”是一种大鸟,翅有种种庄严宝色,头上有一个大瘤,是如意珠。此鸟鸣声悲苦,以龙为食。旧说部《精忠岳传》中说岳飞是“大鹏金翅鸟”投胎转世,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。它每天要吃一个龙王及五百条小龙。到它命终时,诸龙吐毒,无法再吃,于是上下翻飞七次,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。因为体内积蓄毒气极多,临死时毒发自焚。

迦楼罗指的是鸠摩智,鸠摩智的武功起点很高,但是他贪心不足,一直不断去搜罗中原武学,不择手段、殚精竭虑,结果自食其果,走火入魔。和“迦楼罗”命运很吻合。

“紧那罗”在梵语中为“人非人”之意。他形状和人一样,但头上生一只角,所以称为“人非人”,善于歌舞,是帝释的歌舞神。 这个“紧那罗”具体指谁,有些争执。但个人偏向于阿紫。她虽然是个年轻美丽的小姑娘,但内心全无人性善意的部分,一手促成了游坦之的悲剧命运,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极痴情,在乔峰死后抱着他跳崖而死。她是一个邪恶又单纯的形象。比较契合“人非人”的意象。

“摩呼罗迦”是大蟒神,人身而蛇头。这个应该都能猜出来,是指被毁容的游坦之,游坦之被阿紫毁去容貌,以致面目全非,狰狞可怖。而他对阿紫奇特的迷恋带着一种缺乏理智的不可理喻 ,更接近一种纯粹的本能。

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,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,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,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。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,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,以象徵一些现世人物,就像《水浒》中有母夜叉孙二娘、摩云金翅欧鹏。

金庸用《天龙八天》暗喻书中的几个重要角色。虽然他们是武侠小说里的世外众生,却也有着如人世间一样真实的欢喜悲苦!

佛教认为,人生痛苦烦恼,不能解脱,“贪”、“嗔”、“痴”。

“贪”是欲望、贪得、各种物质或精神上的欲求、爱念、对名利权力的追求等等;“嗔”是仇恨心、憎怨心,企望打击损害、伤害别人的心理,讨厌别人,妒忌,幸灾乐祸等等;“痴”是不了解、认识错误、妄想、幻觉、谬见,是“白痴”之“痴”而非“痴情”、“痴心”之痴。佛家有时称“非佛教徒”为“无知凡夫”,是出于一种慈悲心,认为他们只是未闻佛法、不了解觉者真理、未懂得真正道理之人,亦即“痴”。

“痴”最难以消除,因为心中若无“痴”,即可有“正见”、“正思惟”,对于“实相”有真正认识,能脱却钝根、中根而进入利根,能生“三善思”(出离、无恚、无害),由此而能生慧,能去贪、去嗔。

而《天龙八部》里,可以说无人不痴,众生皆苦。这部带有魔幻性质、放纵想像力的作品,为我们深刻地诠释了佛法中的贪嗔痴恨,求而不得的众生相。以虚喻世,直指人性,这便是“天龙八部”所传达的意义。

End.
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,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,未作人工编辑处理,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您发现天龙八部天龙有涉嫌版权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:2145784@qq.com 进行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